热门文章
整顿互联网小贷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11-22 分类:新金融百科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互联网小贷的本质也是小贷,近日中央金融监管政策并未给互联网小贷放出另外的管理规则,地方金融办一般也按传统小贷的总框架来约束互联网小贷,均严格限制了小贷公司的杠杆率,即一般情况下最高不得超过三倍资本金。由于互联网小贷是新生事物,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尺度,全国监管政策也不一致,使得很多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ABS、信托等通道绕过了监管,突破了小贷公司的基本监管规则,变成了无限杠杆率,这是一种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因此有关部门便立即出台相关政策,整顿互联网小贷,这种行为将随着监管的加强而逐渐规范,这时候的互联网小贷牌照的价值或将回归真实。
一、监管当局的《通知》,仅是对现金贷机构整治的开始,作为互联网小贷的主要产品,现金贷受监管压制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这就意味着拿到互联网小贷牌照的现金贷公司并不能经此作为挡住其它无牌照现金贷公司的门槛,反而会让自已成为被第一批公开整治并被严格监管的对象。
二、当下从事消费信贷的互联网小贷公司,也将由于监管套利空间的变窄,受到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当局不会长期容忍消费信贷两种截然不同的准入门槛与监管规则,在暂停新发互联网小贷牌照之后,势必会出台对存量互联网小贷的整顿措施。
三、对发放现金贷的互联网小贷公司的整治,也将会延伸到那些将小贷当作合法化外衣的P2P机构。为了应对日趋严格的网贷监管要求,很多P2P公司都依靠一张互联网小贷牌照来保持自己。但小贷终究是一种信贷机构,信贷机构的本质是一个信用中介,与作为信息中介的网贷平台是完全不同的。当下很多网贷机构并不了解这两者本质上的区别,以为仅是网贷平台多了一个合法放贷身份而已,这完全是对监管与身份定位的误解。
四、随着现金贷、消费信贷的规范,留给互联网小贷的信贷市场与信贷产品将会象退去潮水的石头一样让人一览无遗。绝大多数持有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机构,将陷入无产品可做的尴尬境界。据笔者掌握的信息,50%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并没有真正开展互联网业务,仍是从事传统的小贷业务或持牌观望,30%的公司从事现金贷及次级消费分期,20%的公司从事与自已的主发起企业产业相关的自生态金融产品,真正能发挥牌照价值的机构比例很低。
五、牌照的交易价值实际上是虚无的。大多数省份对互联网小贷准入的门槛极高,实到注册资金一般都要求两亿元以上,主发起人一般也要求是大型企业或知名互联网公司,对这些机构而言,转让牌照会牺牲品牌声誉,而且各省金融办根本不会轻易同意牌照的转让,对股东身份的更换及企业并购的审查非常严格,因此,想象中的牌照价值更多的是对准入机会成本的测算,多数为有价无市罢了。